2014年9月3日 星期三

【好物推薦】長者的手感龍眼乾!入秋溫補的幸福 20140902

【好物推薦】長者的手感龍眼乾!入秋溫補的幸福!


 龍眼栽培以中、南部地區最多,從南二高白河交流道經公路往東駛入台南東山區的丘陵地區,沿途可見到翠綠龍眼樹在道路兩旁一路相迎,原來位處烏山頭水庫上游的東山區就是全國龍眼最大產地,種植面積廣達1,200公頃。

 每年八月夏末到訪東山,便可見路旁一串串飽滿的龍眼,沉甸甸地掛在枝頭,有著豐收的美好畫面;若駛入二旁的村落,更可見家家戶戶炊煙裊裊,原來甫採收完的新鮮龍眼,正遵循古法送入傳統土窯進行炭培作業,至少需經歷過四天四夜不間斷的作業,才能製作出香氣濃郁的龍眼乾。

【好物推薦】長者的手感龍眼乾!入秋溫補的幸福!

幸福的滋味,長者的手感龍眼乾

 綠農的家合作多年的龍眼乾,來自東山嶺南社區。社區裡平均70多歲的大伯大嬸們,從小到老不間斷地從爬樹採收、古法烘培、人工去殼、陽光曝曬到細心地剝肉,用心地提供­品質好又衛生的龍眼乾。

 為了讓更多人知道嶺南龍眼的好,今年8月17日,嶺南社區擴大舉辦《龍眼節》活動,更打造全國首座龍眼窯博物館,從60年代的土角窯至90年代磚造改良式培窯通通看得到;社區亦精心設計多條遊程:導覽百年古厝、體驗龍眼採收、炭培與剝殼去籽的工作,讓人深深感受到社區純樸溫厚的人情味與向心力!

【好物推薦】長者的手感龍眼乾!入秋溫補的幸福!

 在串聯遊程的過程當中,各家各戶還提供當地俗稱「蟹車」的龍眼採收車,由平均70歲的車主伯伯,發動引擎,載著4~6位的遊客往返各景點,感受農忙的氣氛,獨特體驗讓人驚喜連連!

守護烏山頭水庫,走過十年環評路

 然而這樣可愛的嶺南小村,近十年來卻天天面臨著水土被汙染的威脅,原來是村莊賴以維生的龜重溪上游,規劃了一座可日埋千噸事業廢棄物的大型掩埋場。獨立記者朱淑娟於七月甫出版的《捍衛正義—烏山頭水庫保衛戰》乙書,完整地記錄下這一段艱困抗爭訴願的歷程。

 「原先傳說以為是要蓋遊樂園!」文中紀錄村民回顧2001年工程施作時的傳說,一直到2002年的鄉民代表選舉才有候選人提出當地正在蓋掩埋場的消息,消息一出讓村民人心惶惶,向公部門與民代求援,卻得不到積極援助。

 直到找上台南環保聯盟,高齡六、七十歲的社區長者們從此展開長達十年的漫長苦行:在暗夜裡接力排班,日夜守護水井40多天、2008年冬天在台南縣政府前日夜靜坐抗議40天,2009年更展開串聯台南縣31鄉鎮連續苦行12天的歷史...

【好物推薦】長者的手感龍眼乾!入秋溫補的幸福!

走過苦難,發展社區「心」產業

 回首來時路,許多長者從60歲走到70歲,70歲走到80歲,一位阿姨說得好,這十年來沒吃沒睡...幸好一切獲得回報,終於在台南縣市合併之後首次環評大會,因原環評書涉及多項違法不實記載,撤銷原掩埋場的環評案與設置許可,自此嶺南村民反對設置掩埋場的十年努力終於獲得甜美果實!

 苦難之後,也團結了全體村民的心,在村長陳顯茂的帶領之下,幾位農友嘗試以無農藥的方式進行龍眼與柳丁的果園管理,並組織社區發展協會,設計社區遊程,邀請遊客認識嶺南村的文化與產業,希望能讓青壯年人口外流的純樸社區,擁有發展的契機與活力,更進一步吸引年輕世代回流,傳承社區的幸福滋味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